肃然起敬
肃然起敬的意思
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。肃然:恭敬的样子;起敬:产生尊敬的心情。
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规箴》:“弟子中或有惰者,远公曰;‘桑榆之光,理无远照,但愿朝阳之晖,与时并明耳。’执经登坐,讽诵朗暢,词色甚苦。高足之徒,皆肃然增敬。”
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例子:衍举眼观看仲连,神清骨爽,飘飘乎有神仙之度,不觉肃然起敬。(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百回)
正音:“然”,读作“rán”,不能读作“yán”。
辨形:“敬”,不能写作“静”。
谜语:鲁子
肃然起敬的详细解释
【释义】
因受感动而庄严地兴起钦佩恭敬之心。语本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规箴》。
【典源】
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规箴》
远公在庐山中,虽老,讲论不辍。弟子中或有堕者,[1]曰:“[2],理无远照;但愿[3]之晖,与时并明耳。”执经登坐,讽诵朗畅,词色甚苦。[4]之徒,皆[5]。
注解
[1]远公:即释慧远。东晋高僧,公元334∼416。俗姓贾,雁门楼烦人。初学儒家、老、庄,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参见道安大师,听讲《般若经》,遂从而出家。后入庐山住东林寺,领众修道。善于般若,并兼倡阿毗昙、戒律、禅法。因此中观、戒律、禅、教及关中胜义,都仗慧远而流播南方。曾与刘遗民等人,在阿弥陀像前立誓,共期往生净土,故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。著名弟子有慧观、僧济、法安等,另有雷次宗传其礼学。
[2]桑榆之光:日落时从桑、榆树梢上射出的余晖,比喻人的晚年。
[3]朝阳:早晨的太阳。朝,音zhāo。
[4]高足:古称最上等的良马,后用作对他人弟子的美称。
[5]肃然增敬:庄严地增加了恭敬之心。肃然,庄严恭敬地。
【典故】
“肃然起敬”典源作“肃然增敬”。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规箴》中有一则记事: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,在庐山讲学,当时他虽已老迈,依然讲论不辍。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,就说道:“桑榆之光,理无远照;但愿朝阳之晖,与时并明耳。”说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余晖,已经不久人世,但弟子们就像初升的朝阳,光热与时俱增,希望弟子们能够把握青春年少,及时努力。慧远说完后,就拿起佛经,继续登座说法。那些高材生看慧远虽老,却仍卖力讲论,就非常庄严地增加了恭敬之心,因此更加努力。后来“肃然起敬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因受感动而庄严地兴起钦佩恭敬之心。
【书证】
- 01.宋・王柏〈默成定武兰亭记〉:“暇日摩挲展观,对诸贤姓名,肃然起敬。”
- 02.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一:“部郎起初只晓得认义之事,不晓得还金之事。听得说罢,肃然起敬道:『郑君德行,袁公神术,俱足不朽!』”
- 03.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沈将仕见王朝议虽是衰老模样,自然是士大夫体段,肃然起敬。”
- 04.《聊斋志异・卷一一・齐天大圣》:“入殿瞻仰,神猴首人身,盖齐天大圣孙悟空云。诸客肃然起敬,无敢有惰容。”
- 05.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六回:“因将他生平的好处说了一番,季守备也就肃然起敬。”
- 06.《三侠五义》第六回:“说罢,同了包公,竟奔玉宸宫。只见金碧交辉,光华烂漫,到了此地,不觉肃然起敬。连杨忠爱说爱笑,到了此地,也就哑口无言了。”
- 07.《老残游记》第九回:“子平听说,肃然起敬道:『与君一夕话,胜读十年书!』”
【用法】
语义因受感动而庄严地兴起钦佩恭敬之心。
类别用在“尊仰崇敬”的表述上。
例句
①听了他对国家的伟大贡献,使人肃然起敬。
②缅怀创建民国的革命先烈,不禁令人肃然起敬。
③国旗进场时,在场的人无不肃然起敬,向国旗行注目礼。
④这位老师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,使每个听说的人都肃然起敬。
⑤即使已经落败了,他仍坚持跑完全程。这种运动家的精神,令人肃然起敬。
肃然起敬的翻译
- arouse admiration
- 粛然として襟(えり)を正(ただ)す
- éprouver des sentiments de respect
- Ehrfurcht empfinden(voller Ehrerbietung sein)
- глубочáйшее уважени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