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腋成裘
集腋成裘的意思
集:聚集;腋:狐腋下的皮毛。
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;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。比喻积少成多。
出处:《慎子・知忠》:“故廊庙之材,盖非一木之枝也;粹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”
用法:连动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比喻积少成多。
例子:如今弄多少是多少,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。(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)
辨形:“腋”,不能写作“掖”。
集腋成裘的详细解释
【释义】
积众多狐狸腋下难得之小块白皮毛,以成珍贵的白狐裘。#语本《墨子・亲士》。后用“集腋成裘”比喻积少成多。
【典源】
#《墨子・亲士》[1]
故虽有贤君,不爱无功之臣;虽有慈父,不爱无益之子。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,非此位之人也;不胜其爵而处其禄,非此禄之主也。良弓难张,然可以及高入深;良马难乘,然可以任重致远;良才难令,然可以致君见尊。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,故能大。圣人者,事无[2]也,物无[3]也,故能为天下器。是故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[4]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。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?盖非兼王之道也。是故天地不昭昭,大水不潦潦,大火不燎燎,王德不尧尧者,乃千人之长也。其直如矢,其平如砥,不足以覆万物。是故谿陕者速涸,逝浅者速竭,峣埆者其地不育,王者淳泽,不出宫中,则不能流国矣。
注解
[1]典故或见于《慎子・知忠》。
[2]辞:推却、不接受。
[3]违:反、背。
[4]千镒:千金。镒,音yì,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。以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“一镒”。
参考
《慎子・知忠》
父有良子,而舜放瞽叟。桀有忠臣,而过盈天下。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,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,故明主之使其臣也,忠不得过职,而职不得过官,是以过修于身,而下不敢以善骄矜守职之吏;人务其治,而莫敢淫偷其事。官正以敬其业,和顺以事其上,如此则至治已。
亡国之君,非一人之罪也;治国之君,非一人之力也。将治乱,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。故智盈天下,泽及其君;忠盈天下,害及其国,故桀之所以亡,尧不能以为存,然而尧有不胜之善,而桀有运非之名,则得人与失人也。故廊庙之材,盖非一木之枝也,粹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治乱安危,存亡荣辱之施,非一人之力也。
【典故】
墨子,战国时鲁人,提倡兼爱、非攻、尚贤、节用等学说,主张消弭战争,宣扬和平,自成一家之言。墨子主张举拔贤人,一定要打破等级制度,将尚贤真正落实在政治上。贤良之士是国家之宝,要治国,先要萃集精英、广纳贤士,因为“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”。意思是江河里的水,不是从一个源头流下来的,价值千金的白色狐裘,也不是由一只狐狸腋下的白毛积成的。狐狸虽不见有纯白者,然将一只只狐腋下的一小块纯白毛皮聚集起来之后,便可缝制成一件纯白狐裘,轻柔难得,至为珍贵。所以墨子便用此来说明贤良之士的多寡,影响到国家的强弱兴衰,所以国君应该亲近人才,尊重人才,将人才聚集,并加以重用,国家才能强盛不衰。后来“集腋成裘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积少成多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不必定要如数,难道老爷在外头,不作一点打算不成?如今弄多少是多少,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。”
- 02.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一回:“他这会就去同人家商量,想趁此机会,捐个知县班。果然一齐应允,也有二百的,也有一百的,也有五十的,居然集腋成裘,立刻到捐局里,填了部照出来。”
- 03.清・赵翼〈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〉诗:“人各造车期合辙,君能集腋便成裘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积少成多。
类别用在“由少成多”的表述上。
例句
①定期定额的投资,是一种集腋成裘的投资理财方式。
②他们同心协力,希望能集腋成裘,为本地办一所大学。
③这个古文资料库,因为各界的集腋成裘,内容越来越丰富。
④所谓集腋成裘、众志成城,这个基金会急需各界人士的支持。
⑤经过许多人集腋成裘的努力,许多贫苦家庭的生活才得以改善。
⑥全校师生发起爱心捐款,集腋成裘,终于帮助这位同学度过难关。
⑦良好的理财计划,可以使小额金钱集腋成裘,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。
⑧所有的社会大众及企业家都应该乐于捐输,集腋成裘,共同为提升地方文化水准贡献心力。
集腋成裘的翻译
- Many drops of water make an ocean.
- viele Federn machen ein Bett(aus Tropfen wird ein Str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