付之一炬
付之一炬的意思
付:交给;之:它;炬:火把;一炬:一把火。
给它一把火烧光。指用火烧毁。
出处:唐・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”
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;表示野蛮残暴。
例子: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,使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付之一炬,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。
正音:“一”,读作“yī”,不能读作“yí”。
辨形:“炬”,不能写作“矩”、“拒”。
谜语:纸船明烛照天烧
付之一炬的详细解释
【释义】
炬,火把。用一把火将它焚毁。指物品、成果悉数被焚毁。语本唐・杜牧〈阿房宫赋〉。△“付之丙丁”
【典源】
唐・杜牧〈阿房宫赋〉(据《全唐文・卷七四八・杜牧》引)
嗟乎!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。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。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!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;架梁之椽,多于机上之工女;钉头磷磷,多于在庾之粟粒;瓦缝参差,多于周身之帛缕;直栏横槛,多于九土之城郭;管弦呕哑,多于市人之言语。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[1]叫,[2][3]。[4],可怜焦土。呜呼!灭六国者六国也,非秦也;族秦者,秦也,非天下也。
注解
[1]戍卒:戍守边疆的兵卒。戍,音shù。
[2]函谷:即函谷关,位于河南省灵宝县西南的关口。东起崤山,西至潼津,地形至为险要。战国时为秦所建,故亦称为“秦关”。
[3]举:攻占。
[4]楚人一炬:指项羽烧秦宫室,大火三月不灭。
【典故】
杜牧(公元803—852),字牧之,号樊川,唐朝京兆人。个性刚直,诗风豪迈不羁,文章深奥曲折,多切中经世之务,在晚唐诗人中成就颇高,时人称其为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著有《樊川集》,代表作品有〈阿房宫赋〉、〈泊秦淮〉诗等。因生活在内忧外患的晚唐时期,心系国事,抱有挽救危亡,以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。秦始皇时,认为咸阳城人口太多,秦宫太狭小,于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、劳力和金钱,在今陜西省长安县西北建造了阿房宫,规模富丽堂皇,前所未有,是秦王朝最大的宫殿。而唐敬宗在继位后,也广造宫室,致使天怒人怨,所以他写了这一篇〈阿房宫赋〉,以秦朝的滥用民力、奢逸亡国为例,借以讽喻当世。在六国被覆灭后,天下统一,代表秦朝政权的阿房宫出现了,占地有三百多里。杜牧感叹,其实一个人的心思和千万人的心思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同,秦国统治者喜爱奢华,一般人民也爱护著自己的家园,但为何在榨取别人时,丝毫不留余地,而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般毫不珍惜呢?那撑梁的柱子,比田里的农夫还多;架在梁上的椽子,比纺织机上的女工还多;管弦乐声,比闹市中人们的话语还多。宫殿中一切的富丽堂皇,却带给人们无穷的灾难和不幸,使得人民敢怒不敢言,而统治者也更加地骄横了起来。等到戍守边疆的兵卒们一起义,函谷关被攻陷,项羽一来,放了一把大火,可怜这富丽的阿房宫就这样化为灰烬了。所以后来指东西让一把大火给烧光了,就叫作“付之一炬”。
【书证】
- 01.明・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・卷六・尚衣失珠袍》:“内府盗窃,乃其本等长技,偶私攘过多,难逃大罪。则故称遗漏,付之一炬,以失误上闻,不过薄责而已。”
- 02.清・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上:“京师人烟稠密,甲于天下,富家竟购千竿爆竹,付之一炬。”
- 03.清・钱泳《履园丛话・卷一二・艺能・著棋》:“世传范西平、施本庵诸人为一时国手,所刻《桃花泉棋谱》、《弈理指归》诸书,直可付之一炬。”
- 04.《文明小史》第四二回:“所有搜出来的各书,一律放在江宁府大堂底下,由康太尊亲自看著,付之一炬,通统销毁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指物品、成果悉数被焚毁。
类别用在“全遭焚毁”的表述上。
例句
①他的藏书不幸在战火中全部付之一炬。
②珍贵的林木,因为一场森林大火,付之一炬。
③在这场大火中,他收集多年珍贵的邮票都付之一炬。
④眼睁睁看著一生心血将付之一炬,她忍不住痛哭失声。
⑤项羽放火烧阿房宫,连带使得许多珍贵文物也付之一炬。
⑥经历战争的洗礼,整座城镇既有的建设付之一炬,得重新开始。
⑦匆匆赶到现场的老板,看著已经付之一炬的厂房,难过得说不出话。
⑧辛苦收藏的珍贵历史影像,因为一把无情大火,使得全数付之一炬。
付之一炬的翻译
- commit to the flames
- 磭(かい)じんに帰(き)する,すっかり焼(や)いてしまう
- livrer au feu
- предáть огн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