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无点墨
胸无点墨的意思
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。旧指人没有文化。点:一点;比喻极小;墨:墨水;比喻学问。
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师自赞曰:‘匙桃不上个村夫,文墨胸中一点无;曾把空虚揣出骨,恶声赢得满江湖。’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例子:你别看他每天滔滔不绝的,实际是个胸无点墨的人。
辨形:“胸”,不能写作“凶”。
谜语:肺部透视正常
胸无点墨的详细解释
【释义】
胸中没有一滴墨水。#典出《新唐书・卷二○一・文艺列传上・王勃》。比喻人毫无学识。△“不学无术”、“目不识丁”
【典源】
#《新唐书・卷二○一・文艺列传上・王勃》[1]
王勃字子安,绛州龙门人。六岁善文辞,九岁得颜师古注《汉书》读之,作《指瑕》以擿其失。……初,道出钟陵,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,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,因出纸笔遍请客,莫敢当,至勃,泛然不辞。都督怒,起更衣,遣吏伺其文辄报。一再报,语益奇,乃矍然曰:“天才也!”请遂成文,极欢罢。[2]属文,初不精思,先磨墨数升,则[3],引被覆面卧,及[4],援笔成篇,不易一字,时人谓勃为腹稿。尤喜著书。
注解
[1]典故或见于宋・吴子良《林下偶谈・卷一・饮墨》。
[2]勃:王勃(公元650—675),字子安,唐龙门人。曾任沛王府修撰,为初唐四杰之一。属文绮丽,构思无滞,词情英迈,所作〈滕王阁序〉,为世所称。
[3]酣饮:畅饮。酣,音hān,畅快、尽兴。
[4]寤:音为wù,睡醒。
参考
宋・吴子良《林下偶谈・卷一・饮墨》
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,盖亦有据。《通典》载:“北齐策秀才,书有滥劣者,饮墨水一升”。东坡〈监试呈诸试官〉云:“麻衣如再著,墨水真可饮。”山谷〈次韵杨明叔〉云:“睥睨纨裤儿,可饮三斗墨。”又〈题子瞻画竹石〉云:“东坡老人翰林翁,醉时吐出胸中墨。”唐王勃属文,初不精思,先磨墨汁数升。酣饮,引被覆面卧;及寤,援笔成篇,不改一字,人谓勃为腹稿。
【典故】
王勃,唐代诗人,字子安,绛州龙门人。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以诗文齐名,并称“王杨卢骆”,亦称“初唐四杰”。据说他在写文章前,不先构思,只是先磨几升墨水,一下子把它们喝个精光,然后拉起被子呼呼大睡。睡醒后,拿起笔来就开始写,不一会儿就能写出一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。当时的人都说,他肚子里好像有写好的文章,随时可以拿出来。后来从反面立义,称不能写好文章、缺少文才的人为“胸中无墨”。如唐代杜佑《通典》所说的:“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。”亦转而演变成“胸无点墨”这句成语,比喻人毫无学识。
【书证】
- 01.明・叶秉敬《遒徇编》:“倒挂胸中无点墨,不识字人宜尔;惟读书人亦然,真是黄金窟中一片寒骨。”
- 02.《隋唐演义》第一七回:“惠及是他最小儿子,倚著门荫,少不得做了官。目不识丁,胸无点墨。”
- 03.清・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中:“乡曲塾师,尽有胸无点墨,识字甚寡,茫然于训诂句读,而踞坐皋比者。”
- 04.清・李伯元《南亭笔记》卷三:“江阴是镜号明我,即小说《儒林外史》中之权勿用,其人胸无点墨,好自矜夸。”
- 05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二回:“因为市上的书贾,都是胸无点墨的,只知道什么书销场好,利钱深,却不知什么书是有用的,什么书是无用的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人毫无学识。
类别用在“才识浅薄”的表述上。
例句
①这种财大气粗、胸无点墨的人,最令人生厌。
②这篇文章绝非是他那种胸无点墨的人写得出来的。
③且让我这个胸无点墨、不识字的白丁来教你怎么升火吧!
④我不知你为何会跟这种不学无术、胸无点墨之徒混在一起?
⑤这副对联的作者胸藏丘壑,岂是胸无点墨的俗夫所可比拟?
⑥哪知他胸无点墨,虽然急得满头大汗,这下联是怎样也对不出来。
⑦他明明是胸无点墨,却硬要附会风雅,才会写出这种不知所云的诗来。
⑧此时他恨不得用尽最美丽的词句来形容她,只可惜胸无点墨,一句也蹦不出来!
胸无点墨的翻译
- ignorant
- 無学(むがく)である,教養(きょうよう)の程度(ていど)が低(ひく)い
- illettré(inculte)
- vǒllig ungebildet se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