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难解纷
排难解纷的意思
排:消除;难:危难;纷:纠纷。
排除危难;调解纠纷。现多指调停双方争执;解决纷乱。
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赵策三》:“所贵于天下士者,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例子:况且排难解纷是我辈的常事,何足为奇。(清・李渔《意中缘 设计》)
正音:“难”,读作“nàn”,不能读作“nán”。
辨形:“纷”,不能写作“分”。
排难解纷的详细解释
【释义】
排除危难,解决纷争。语本《战国策・赵策三》。
【典源】
《战国策・赵策三》
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,秦军引而去。于是[1]欲封[2],鲁仲连辞让者三,终不肯受。平原君乃置酒,酒酣,起前以[3]为鲁连寿。鲁连笑曰:“所贵于天下之士者,为人排患、释难、解纷乱而无所取也。即有所取者,是[4]之人也,仲连不忍为也。”遂辞平原君而去,终身不复见。
注解
[1]平原君:赵胜,?∼公元前351,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。封于平原,故称为平原君。喜宾客,食客多至数千人,为战国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,亦为赵之名相。
[2]鲁仲连:又称鲁连,战国时齐人,生卒年不详。曾游于赵,为赵国解除危难,常替人排解纷争而不接受报酬。今人或称替人调解纠纷者为鲁仲连。
[3]千金:黄金千两。
[4]商贾:即商人。贾,音gǔ。
【典故】
据《战国策・赵策三》载,有一次秦国派兵进攻赵国,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。赵国向魏国求援,魏王虽然派出将军晋鄙带兵前往救援,但是终究害怕秦国的势力,不敢正面交战,所以就把军队驻扎在边境上,按兵不动。另一方面,魏王又派了将军辛垣衍为使臣,前去邯郸劝说赵王拥戴秦王为皇帝,这样秦王就会退兵。当时齐国的高士鲁仲连正好在赵国游历,听说了这件事,于是请求平原君为他引见辛垣衍。鲁仲连见了辛垣衍,向他解说当时的局势以及秦国的计谋,晓以大义。辛垣衍听了之后如梦初醒,除感佩鲁仲连的高见之外,并打消了劝说赵国的念头,而返回魏国。不久,魏国的公子无忌(信陵君)以计夺取晋鄙军队前来救赵,击退秦军,解除了赵国的危机。平原君很感激鲁仲连的帮助,要封赏他,但是鲁仲连再三的推辞,坚持不肯接受。于是平原君设宴款待,准备以黄金千两用祝寿名义送给鲁仲连。鲁仲连笑著对平原君说:“士人之所以为天下人所敬重,是由于为人排解祸患、困难、纷争,而不求报酬。如果要求有所报酬的,那是商人的行为。”于是坚持不拿千两的黄金,并辞别平原君,离开了赵国。后来“排难解纷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为人排除危难,解决纷争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旧唐书・卷一七九・张濬列传》:“若能此际排难解纷,陈师鞠旅,共诛寇盗,迎奉銮舆,则富贵功名,指掌可取。”
- 02.宋・张表臣《珊瑚钩诗话》卷三:“若书生者,不护小行,而能排难解纷,殆侠士之流乎!”
- 03.宋・汪藻〈奏论诸将无功状〉:“所谓为民主者,平日取民财力以养兵,缓急之时,排难解纷,而使民安业也。”
- 04.明・无名氏《运甓记》第三一出:“为臣子者,须当卧薪尝胆,带甲枕戈,为国家出一死力,排难解纷。”
- 05.清・李渔《意中缘》第二七出:“这是眉公一诗之力,小弟何功之有!况且排难解纷是我辈的常事,何足为奇。”
- 06.《聊斋志异・卷九・农妇》:“邑西磁窑坞有农人妇,勇健如男子,辄为乡中排难解纷。”
- 07.《镜花缘》第三八回:“凡有邻邦,无论远近,莫不和好。而且有求必应,最肯排难解纷,每遇两国争斗,他即代为解和,海外因此省了许多刀兵,活了若干民命。”
- 08.《荡寇志》第三二回:“家中有五六千金的财帛,最爱交游,慷慨好施,排难解纷。”
- 09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九回:“说起来,人生在世,都有个代劳任怨的刚肠,排难解纷的侠气,成全朋友,怜恤骨肉。”
- 10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六回:“这排难解纷,最是一件难事!遇了要人排解的事,总是自己办不下来的了,所以尤易感激。”
- 11.《清史稿・卷一五六・邦交志四》:“此岛华民不下三万人,向由商董立中华会馆,排难解纷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指排除危难,解决纷争。
类别用在“疏通协调”的表述上。
例句
①为人排难解纷必须客观公正,才能使当事人折服。
②他为人古道热肠,找他帮忙排难解纷,绝对没问题。
③老里长很热心,常为民众排难解纷,深受里民敬重。
④德高望重的老太太可是族里排难解纷不可或缺的人。
⑤乐于为人排难解纷的人都有个特色──既热诚又聪明。
⑥要是没您出面排难解纷,我们夫妻可能早已各分东西了。
⑦他善于排难解纷,街坊邻居有什么争执,往往都麻烦他出面解决。
排难解纷的翻译
- mediate disputes
- помогáть преодолеть трудност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