蠱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639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03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78頁,第10字
音《唐韻》:公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果五切;《正韻》:公五切,𡘋音古。《說文》:腹中蟲也。《通志・六書略》:造蠱之法,以百蟲置皿中,俾相啖食,其存者爲蠱。《左傳・昭元年》:於文,皿蟲爲蠱。【註】皿,器也,器受蟲害者爲蠱。《周禮・秋官・庶氏》:掌除毒蠱。《史記・秦本紀》:德公二年,初伏,以狗禦蠱。
义又,《左傳・昭元年》:穀之飛亦爲蠱。《述異記》:晉末,荆州久雨,粟化爲蠱蟲。
义又,《說文》:臬桀死之鬼亦爲蠱。
义又,蠱雕,獸名。《山海經》:鹿吳之山有獸名蠱雕,其狀如雕而有角,其音如嬰兒之音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蠱,疑也。《左傳》〔註〕:蠱,惑疾,心志惑禮之疾也㊟〔「禮之疾」,本作「亂」之疾,末衍一「也」字。杜預《注》本作:心志惑亂之疾〕。
义又,卦名。《易》:巽下艮上,蠱。〈序卦傳〉:蠱者,事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古慕切,音顧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正韻》:以者切,音冶 —— 媚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音義𡘋與冶同。《後漢・馬融傳・廣成頌》:田開、古蠱。【註】蠱與冶通。
注解
〔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蠱〕字拼音是g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蟲、皿。
〔蠱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蟲,从皿。本义是人肚子裏的寄生蟲。
〔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ǔ] ⑴ 傳說中的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,專用來害人⑵ 人腹中的寄生蟲。⑶ 毒害人之物
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