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文缛节
繁文缛节的意思
文;节:旧时指礼节;缛:繁重。
繁琐过多的礼节、仪式。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。
出处:宋・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卞议》:“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分句;含贬义,比喻烦琐、多余。
例子: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,但对外敌,却明明已经称臣,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。(鲁迅《坟 看镜有感》)
正音:“缛”,读作“rù”,不能读作“rǔ”。
辨形:“缛”,不能写作“褥”。
繁文缛节的详细解释
【释义】
繁琐的仪式或礼节。语本唐・元稹〈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〉。
【典源】
唐・元稹〈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〉(据《全唐文・卷六四九・元稹》引)
朕明年有事于[1],[2]清宫,[3],繁文缛礼,予心[4]。虽旧章具存,而每事思问。求可以教诸生习仪于朝廷者,有司以扑齥上,求其勉慎所职,无令观听者有云,可守太常博士。
注解
[1]南郊:京城南面的郊外,通常为太庙所在,古代天子于此祭天祀祖。
[2]谒:音yè,进见、拜见。
[3]朝太庙:朝,参拜。太庙,天子为奉祀其祖先而兴建的宗庙。
[4]懵然:糊涂无知的样子。懵,音méng。
【典故】
“繁文缛节”典源作“繁文缛礼”,指繁缛的仪式礼节。〈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〉是元稹代皇帝所拟的诏命,太常博士在唐代主要为掌管宗庙礼仪之官。古时天子祭祀祖先和天地,仪式礼节十分复杂,需有专人教授。因此皇帝下诏,任命王永为太常博士,负责在朝廷中教导诸生祭祀、参拜的礼节。后来“繁文缛节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繁缛的仪式礼节。出现“繁文缛节”的书证如清・魏源《默觚下・治篇一一》:“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;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。”
【书证】
- 01.宋・李光《读易详说・卷四・坤下巽上》:“宗庙之礼,莫盛于始盥之时。盖精诚蕴于内,而威仪肃于外。孔子于既灌之后不欲观者,盖繁文缛节,容有伪焉,有不足观者矣。”
- 02.明・吕坤《呻吟语摘・卷下・世运》:“官盛从丰供,繁文缛节,逐奔世态而以教养为迂儒。世道可为伤心矣!”
- 03.明・章潢《图书编・卷一三・三礼总叙》:“是故求礼者,无求礼于书,而求诸吾心之天,则浑然大中之道,已在乎我。虽至敬无文,而繁文缛节实自此出也。”
- 04.清・朱彝尊《经义考・卷四三・易・程氏周易启蒙辑录》:“《书》则备读诸家,而求其疏通知远之实;《诗》则要性情之发,而验其兴观群怨之机;《礼》则审于节文度数之宜,而略其繁文缛节之末。”
- 05.清・盛世佐《仪礼集编・卷首上・纲领・通论制礼之本》:“子曰『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!』言礼则曰复、曰约;言教则曰一、曰不多,繁文缛节,非圣人语。”
- 06.清・魏源《默觚下・治篇一一》:“以持禄养骄为镇静;以深谋远计为狂愚。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;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形容繁缛的仪式礼节。
类别用在“礼仪繁复”的表述上。
例句
①政府为了便民,许多行政上的繁文缛节都已经省略了。
②古代宫廷里的繁文缛节之多,不是现代人所能想像的。
③为了宣扬国威,外交场合上的繁文缛节还是不可或缺。
④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,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。
⑤现代人事事讲求效率,传统的繁文缛节大多已被革除殆尽了。
⑥小明受不了颁奖典礼上令人窒息的繁文缛节,偷偷地溜出礼堂。
⑦他俩怕受不了传统婚礼的繁文缛节,所以决定到法院公证结婚。
⑧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缛节,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。
⑨他非常率性,所以受不了这么多的繁文缛节,决定要好好地改革一番。
⑩老一辈的人非常注意公开场合上的繁文缛节,认为这是一种该有的礼貌。
繁文缛节的翻译
- 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 malities
- 繁文縟礼(はんぶんじょくれい),煩わしい礼法やしきたり
- umstǎndliche Formalitǎten(überflüssiges Zeremoniell)
- излишняя пышност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