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唐](公元七七三年在世)字长通,襄州南阳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代宗大历中前后在世。初居汉水滨,后以避岁馑迁隐剡溪、镜湖间。与女诗人李冶,上人皎然,皆有交情。大历中,辟为江西节度参谋。贞元二年,(公元七八六年)诏举“韬晦奇才”,下聘礼,拜左拾遗,辞不就。放著有诗集一卷,《新唐书艺文志》传于世。
剡山夜月(一题剡溪舟行)。唐代。朱放。 月在沃洲山上,人归剡县溪边。漠漠黄花覆水,时时白鹭惊船。
九日与杨凝、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。唐代。朱放。 欲从携手登高去,一到门前意已无。那得更将头上发,学他年少插茱萸。
山中听子规(一作顾况诗)。唐代。朱放。 幽人自爱山中宿,又近葛洪丹井西。窗中有个长松树,半夜子规来上啼。
剡溪行却寄新别者。唐代。朱放。 潺湲寒溪上,自此成离别。回首望归人,移舟逢暮雪。频行识草树,渐老伤年发。唯有白云心,为向东山月。
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。唐代。朱放。 独坐三台妙,重阳百越间。水心观远俗,霜气入秋山。不弃遗簪旧,宁辞落帽还。仍闻西上客,咫尺谒天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