苣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451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23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91頁,第9字
音《唐韻》:其呂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臼許切,𡘋音巨。《說文》:束葦燒也。今俗別作炬,非是。《後漢・皇甫規傳》:束苣乗城。
义又,《唐書・車服志》:凡天子之車五路,金鳳翅,畫苣文鳥獸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苣藤,胡麻也。曹唐〈遊仙〉詩:喫盡溪頭苣蕂花。
义又,《本草》:萵苣。見萵字註。又,白苣,似萵苣,葉有白毛,氣味苦寒。又,苦菜,一名苦苣。《韻會》:野生曰褊苣。杜甫詩:苦苣刺如針。【註】卽野苣也。
注解
〔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苣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ù、q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巨,五行属木。
〔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ù] ⑴ 〔莴~〕见“莴”。⑵ 〔~胜〕胡麻的别称。⑶ 用苇杆扎成的火炬。㈡ [qǔ] ⑴ 〔~荬菜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野生,叶互生,广披针形,花黄色,茎叶嫩时可食。
苣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苣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