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452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23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91頁,第12字
音《唐韻》:康土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孔五切,𡘋音䇢。《說文》:大苦,苓也。《詩・唐風》:采苦采苦,首陽之下。【傳】苦,苦菜也。陸璣云:生田及山澤中,得霜甜脆而美。謝靈運〈山居賦〉:二箭殊葉,四苦齊味。自註:四苦,靑苦、白苦、紫苦、黃苦。
义又,味也。《書・洪範》:炎上作苦。《詩・邶風》: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。
义又,《集韻》:勤也。《孟子》:必先苦其心志。
义又,患也。《前漢・賈誼傳》:非徒病腫,又苦𨂂盭。
义又,《類篇》:急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悵也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快也。楚曰苦,秦曰了。郭璞曰:苦而爲快,猶以臭爲香、治爲亂,反覆用之也。
音又,去聲。《正韻》:苦故切,音庫 —— 困也。《西溪叢語》: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,北人謂之苦車。
义又,姓。大夫苦成。見《國語》。又,《通志・氏族略》:漢有會稽太守苦灼。
音又,果五切,音古 —— 惡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辨其苦良。【註】謂分別縑白之麤細。〈齊語〉:辨其功苦。【註】功,牢也;苦,脃也。《史記・五帝紀》:河濵器,皆不苦窳。【註】苦,麤也。
音又,音怙 —— 地名。《史記・老莊列傳》:老子者,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。〇【按】苦良、苦窳、功苦之苦,或作楛,或作沽,亦通盬 —— 義同,《直音》作苦。
注解
〔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苦〕字拼音是k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古,五行属木。
〔苦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古声。本义是苦菜。
〔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ǔ] ⑴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,与“甘”相对⑵ 感觉难受的⑶ 为某种事所苦⑷ 有耐心地,尽力地⑸ 使受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