糾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190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15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77頁,第7字
音《廣韻》:居黝切;《集韻》:吉酉切,𡘋音朻。《說文》:繩三合也。《史記・賈誼傳》:何異糾纆。【註】《通俗文》云:合繩曰糾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舉也。《書・冏命》:繩愆糾謬。【疏】糾,謂發舉其愆過。《左傳・昭六年》:糾之以政。【註】糾,舉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:以糾萬民。【釋文】糾,察也。又,〈小宰〉:凡宮之糾禁。【註】糾,猶割也、察也。
义又,《詩・魏風》:糾糾葛屨。【傳】猶繚繚也。【疏】稀疏之貌。
义又,《後漢・公孫瓚傳》:糾人完聚。【註】糾,收也。
义又,《後漢・荀彧傳》:收離糾散。【註】糾,合也。又,《玉篇》:吿也。《廣韻》:督也、參也、急也、戾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舉夭切,音矯。《詩・陳風》:舒窈糾兮。【傳】窈糾,舒之姿也。
音又,《正韻》:舉有切,音九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居由切,結也。嵆康〈琴賦〉:瀄汨澎湃,䖤蟺相糾;放肆大川,濟乎中州。
义《正字通》:俗從斗作紏,非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糾在丩部,今倂入。
注解
〔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糾〕字拼音是ji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丩。
〔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ū] ⑴ 见“纠”。
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