斧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144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79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27頁,第29字
音《唐韻》:方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匪父切,𡘋音甫。《說文》:斫也。《釋名》:斧,甫也;甫,始也。凡將制器,始用斧伐木,已乃制之也。《廣韻》:神農作斤斧陶冶。《易・旅卦》:得其資斧。【註】斧,所以斫除荆棘,以安其舍者也。《孟子》:斧斤以時入山林。《詩・豳風》:既破我斧。【傳】隋銎曰斧。
义又,凡以斧斫物,亦曰斧。古詩〈苦寒歌〉:擔囊行取薪,斧氷持作糜。【註】天寒水凍,故斫氷作粥也。
义又,仙名。左思〈蜀都賦〉:山圖采而得道,赤斧服而不朽。【註】列仙服丹砂不死也。
义又,《儀禮・覲禮》: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。【註】依,如今綈素屛風也。有繡斧文,所以示威也。斧謂之黼。
义又,鉞斧,今儀仗中亦有之,其形圓如月然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鈇。
注解
〔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下,康熙部首是斤部。
〔斧〕字拼音是f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父、斤,五行属木。
〔斧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斤( 斧头 ),父声。本义是斧子,伐木工具。
〔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ǔ] ⑴ 砍东西用的工具,多用来砍木头。古代亦用来作兵器⑵ 用斧砍
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