閼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3198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37頁,第1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26頁,第23字
音《唐韻》:烏割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阿葛切,𡘋音遏。《說文》:遮壅也。《廣韻》:止也、塞也。《前漢・景十三王傳》:今臣雍閼不得聞。【註】閼,烏曷反 —— 止也。《楚辭・九思》:志閼絕兮安如。【註】志望已訖,不知所之。《列子・楊朱篇》:管夷吾曰:肆之而已,勿壅勿閼。蔡邕〈樊惠渠歌〉:我有長流,莫或閼之。《釋文》:𡘋音遏。
音又,《爾雅・釋天》:太歲在甲曰閼逢,太歲在卯曰單閼。【釋文】閼,烏割切。《淮南子・天文訓》:寅在甲曰閼蓬。【註】言萬物鋒芒欲出,擁遏未通,故曰閼蓬也。
义又,星名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大火,閼伯之星也。
义又,城名。《史記・秦本紀》:攻趙閼與。【註】儀州和順縣,卽古閼與城。《郡縣誌》:閼與,在磁州武安縣,今屬彰德府。又,《後漢・郡國志》:上黨涅縣有閼與聚。
音又,人名。《左傳・襄九年》: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。又,〈隱十一年〉: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。【註】公孫閼,鄭大夫。《釋文》:𡘋於葛反。《前漢・景帝紀》:閼爲臨江王。【註】閼,一曷反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於歇切,音謁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或作堨。詳堨字註。
音又,《五音集韻》:依倨切,音飫 —— 閼與,容暇貌。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窮宂閼與。【註】晉灼曰:閼與,容貌也。師古曰:閼與,容暇之貌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烏前切;《集韻》:因蓮切,𡘋音煙 —— 閼氏,單于適妻也。《前漢・韓王信傳》:乃使人厚遺閼氏。【註】閼,於連反。《史記・匈奴傳》:後有所愛閼氏。【索隱註】閼氏,匈奴皇后號也。習鑿齒與燕王書曰:山下有紅藍,北方人採取其花染緋黃,捋取其上英鮮者作臙脂,婦人採捋用爲顏色,因名妻作閼氏。
音又,《史記・歷書》㊟〔即《史記・曆書》〕:年名焉逢。【註】甲,歲雄也。《漢書》作閼逢。閼,亦音焉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於乾切;《集韻》:尤虔切,𡘋音焉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門部。
〔閼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è、yā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門、於。
〔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ān] ⑴ 均见“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