闒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3204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39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29頁,第10字
音《唐韻》:徒盍切;《集韻》:敵盍切;《韻會》:敵合切,𡘋音蹋。《說文》:樓上戸也。从門,𦐇意兼聲。《廣韻》:門樓上屋也。《周禮・夏官・大司馬》中軍以鼙令鼓〔註〕:《司馬法》曰:鼓聲不過閶,鼙聲不過闒。【釋文】闒,吐獵反。
义又,《廣韻》:一曰閭閈里也。《博雅》:闒,里也。
义又,海外國名。《山海經》:闒非,人面而獸身,靑色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䚽盍切,音榻 —— 闒茸,意下也。《前漢・司馬遷傳》:在闒茸之中。【註】闒,下也。闒茸,猥賤也。又,〈賈誼傳〉:闒茸尊顯兮。《楚辭・九歎》:雜班駮與闒茸。【註】闒茸,駑頓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力盍切,音𦡳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䚽合切,音錔 —— 鏜鞳,鐘鼓聲。本作鞳。
注解
〔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門部。
〔闒〕字拼音是tà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門、𦐇。
〔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à] ⑴ 见“阘”。
闒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闒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