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870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64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09頁,第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薄庚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蒲庚切,𡘋音棚。《說文》:鼓聲也。
义又,軍器。《釋名》:彭排,車器也。彭,旁也,在旁排禦敵攻也。
义又,水名。《左傳・桓十二年》:伐絞之役,楚師分涉於彭。【註】彭水,在新昌衞縣。
义又,國名。《書・牧誓》: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。【傳】盧彭,在西北。
义又,地名。《詩・鄭風》:淸人在彭。【傳】衞之河上,鄭之郊也。《春秋・文二年》: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。【註】馮翊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。
义又,州名。《唐書・地理志》:彭州,垂拱二年,析益州置。
义又,彭盛,縣名。《史記・項羽本紀》:項王都彭城。【正義】徐州縣。《後漢・郡國志》:彭城國,彭城縣,古大彭邑。
义又,彭亡,聚名。《後漢・郡國志》:武陽有彭亡聚。又,〈岑彭傳〉:彭至武陽,所營地名彭亡。
义又,彭蠡,湖名。《書・禹貢》:彭蠡既豬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豫章郡彭澤縣,彭蠡澤在西。
义又,彭門,山名。《後漢・郡國志》:蜀郡湔氐道縣前有兩石,對如闕,號曰彭門。
义又,姓。《史記・楚世家》:陸終生六子,三曰彭祖。【註】虞翻曰:名剪,爲彭姓,封於大彭。〈鄭語〉:彭姓豕韋諸稽,則商滅之矣。《廣韻》:《左傳》楚有彭仲爽,漢有大司空彭宣。
音又,《韻會》:逋旁切;《正韻》:博旁切,𡘋榜平聲。《玉篇》:多貌。《詩・齊風》:行人彭彭。【釋文】彭,必旁反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盛也。《韻會》:壯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駟騵彭彭。《集韻》:强盛貌。
义又,《廣韻》:行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四牡彭彭。【傳】彭彭,不得息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道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晡橫切,音閍 —— 衆車聲也。
音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蒲光切,音旁。《韻會》:近也。《正韻》:旁也。《易・大有》:九四匪其彭,无咎。【疏】彭,旁也。
义又,《類篇》:彭亨,驕滿貌。韓愈〈城南聮句〉:苦開腹彭亨。
义又,《詩・魯頌》:有驪有黃,以車彭彭。劉歆〈遂初賦〉:求仁得仁,固其常兮;守信保己,比老彭兮。
义又,與魴通。《公羊傳・成十八年》:晉侯使士彭來乞師。【註】二傳士彭作士魴。
注解
〔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彡部。
〔彭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éng、b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壴、彡,五行属水。
〔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éng] ⑴ 姓。㈡ [bāng] ⑴ 〔~~〕a.众多的样子,如“行人~~”;b.雄壮有力的样子,如“四牡~~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