欶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359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68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17頁,第6字
音《廣韻》:所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色角切,𡘋音朔。《說文》:吮也。《通俗文》:含吸也。韓愈詩:酒醪傾共欶。
义又,著也。《淮南子・修務訓》:淬霜露,欶𨃤趹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嗽、𠲿、嗍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所六切,音縮。又,蘇谷切,音速 —— 義𡘋同。
音又,《廣韻》:蘇奏切;《集韻》:先奏切,𡘋音漱 —— 上氣也。一曰咳也。與嗽同。《周禮・天官・疾醫》:冬時有嗽,上氣疾。【註】嗽,亦作欶。【疏】上氣逆喘也。
注解
〔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欠部。
〔欶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uò、sò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束、欠。
〔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uò] ⑴ 吮吸。⑵ 饮,喝:“酒醪欣共~。”㈡ [sòu] ⑴ 古同“嗽”,咳嗽。
欶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欶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