歈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364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70頁,第1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19頁,第17字
音《唐韻》:羊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容朱切,𡘋音兪 —— 巴歈,歌名。本作渝。《史記》〔註〕:渝水,獠人居,其人剛勇好舞,高祖募此以平三秦;後使樂府習之,因名巴渝舞。
义又,吳歌亦曰歈。《楚辭・招魂》:吳歈蔡謳,奏大呂些。【註】歈、謳皆歌也。庾信〈哀江南賦〉:吳歈越吟,荆豔楚舞。
音又,歋歈,舞手相弄笑也。或作邪揄。《後漢・王霸傳》:市人皆大笑,舉手邪揄。【註】揄音踰,或音由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度侯切;《集韻》:徒侯切,𡘋音頭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欠部。
〔歈〕字拼音是y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俞、欠。
〔歈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欠,俞声。从“欠”,与出气、发声有关。本义是歌。
〔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ú] ⑴ 歌:“吴~蔡讴,奏大吕些。”⑵ 古同“愉”,喜悦:“色~畅真心。”
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