殄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386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79頁,第4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28頁,第4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徒典切,填上聲。《說文》:盡也。一曰絕也。《書・舜典》:朕堲讒說殄行。【孔傳】言疾讒說,絕君子之行也。又,〈畢命〉:商俗靡靡,餘風未殄。
义又,《周禮・地官・稻人》:凡稼澤,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。【註】殄,病也、絕也。
义又,與腆同。《儀禮・燕禮》:寡君有不腆之酒。【鄭註】古文腆皆作殄。《詩・邶風》:籧篨不殄。【箋】殄,當作腆,善也。《正義》曰:腆與殄,古今字之異,故《儀禮》註云:腆古文字作殄,是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或作填。《詩・小雅》「哀我填寡」,填,徒典切。
注解
〔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歹部。
〔殄〕字拼音是t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歹、㐱,五行属火。
〔殄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歺( è ),剔解后的残骨。隶变人“歹”。从“歺”多与死亡有关。本义是断绝;竭尽。
〔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iǎn] ⑴ 尽,绝
殄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殄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