沫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464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12頁,第1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60頁,第9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莫葛切;《韻會》:莫曷切,𡘋音末 —— 水名。《說文》:水,出蜀西徼外,東南入江。
义又,浮沫也。《莊子・大宗師》:相煦以濕,相濡以沫。
义又,涎沫也。《莊子・至樂篇》:乾餘骨之沫爲斯彌。【註】沫,口中汁也。
义又,噴沫,跳波也。馬融〈長笛賦〉:𤀰瀑噴沫。
义又,湯華也。陸羽《茶經》:凡酌,置諸盌,令沫餑均。沫餑,湯之華也;華之薄者曰沫。
义又,紅沫。《酉陽雜俎》:紅沫,煉丹砂爲黃金,碎以染筆,書入石中,削去逾明,名曰紅沫。
义又,已也。屈原〈離騷〉:身服義而未沫。
音又,汗流貌。《前漢・郊祀歌》:霑赤汗,沫流赭。【註】應劭曰:流沫如赭也。李奇曰:沫如靧面之靧。師古曰:沫、沬兩通。沬者,言被面如頮也,字從水傍、午未之未,音呼內反;沫者,言汗流沫出也,字從水傍、本末之末,音亦如之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謨杯切,音枚。屈原〈離騷〉:芳菲菲而難𧇾兮,芬至今猶未沫。
音又,叶莫結切,音蔑。郭璞〈江賦〉:濯翮疏風,鼓翅𦒑𦐴;揮弄灑珠,拊拂瀑𠖾。
注解
〔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沫〕字拼音是m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末,五行属水。
〔沫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末声。本义是沫水。
〔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ò] ⑴ 液体形成的许多细泡⑵ 指“唾沫”
沫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沫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