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踏实地
脚踏实地的意思
脚踏在实在的地上。比喻做事认真、踏实、不虚浮;一步一个脚印。
出处:宋・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第18卷:“公尝问康节曰:‘某何如人?’曰:‘君实脚踏实地人也。’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例子: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,脚踏实地向前走去。(朱自清《论书生的酸气》)
正音:“踏”,读作“tà”,不能读作“tā”。
歇后语: 1. 穿没底的鞋 —— 脚踏实地
2. 踩着石头过河 —— 脚踏实地
谜语:跳伞着陆
脚踏实地的详细解释
【释义】
比喻做事切实稳健。语出宋・邵伯温《邵氏闻见录》卷一八。
【典源】
宋・邵伯温《邵氏闻见录》卷一八
康节有〈安乐窝中诗〉云:“半记不记梦觉后,似愁无愁情倦时。拥衾侧卧未欲起,帘外落花撩乱飞。”公爱之,请书纸帘上,字画奇古,某家世宝之。公与康节唱酬甚多,具载《击壤集》。公尝问[1]曰:“某何如人?”曰:“[2]脚踏实地人也。”公深以为知言。至康节捐馆,公作挽诗二章,其一曰:“慕德闻风久,论交倾盖新。何须半面旧,不待一言亲。讲道切磋直,忘怀笑语真。重言蒙跖实,佩服敢书绅。”记康节之言也。康节又曰:“君实九分人也。”其重之如此。后公以康节之故,遇其孤伯温甚厚。
注解
[1]康节:邵雍(公元1011—1077),字尧夫,宋范阳人。精先天象数之学。寓洛四十年,称所居为“安乐窝”,卒谥康节。著有《先天图》、《皇极经世》、《渔樵问答》、《伊川击壤集》等。
[2]君实:司马光(公元1019—1086),字君实,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。哲宗初,入朝为相,罢王安石新法,恢复旧制。卒赠温国公,谥文正,世称为“涑水先生”。著有《资治通鉴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纪闻》等。
【典故】
司马光是宋朝重要的史学家。宋英宗时,他与范祖禹、刘攽、刘恕等人奉命编撰《资治通鉴》,由他主编。编写这部史书时,司马光每天凌晨就开始工作,直到半夜才休息,丝毫不敢懈怠。为了怕睡得太久,耽误了工作,还特地制作了一个“警枕”,好让自己睡得不安稳而警醒。而司马光对于书稿的要求更是严格,他先广泛的收集资料,然后串连、剪裁,加以润色,反复修改,直到满意为止。例如其中唐代部分的稿子,原有六百多卷,等到最后定稿时只剩下八十卷,可见其要求之精简。等到编成后,全书共有二百九十四卷,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写好,一笔不苟。这种认真踏实的治学态度,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赞赏。宋神宗更为这本史书取名为《资治通鉴》,表示这部史书能作为历代治乱兴亡的借镜。司马光做事认真勤恳的态度,可以从这儿看出。所以有一次司马光问他的好友邵雍,说:“你认为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?”邵雍便回答:“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。”正是对于司马光最贴切的赞美。后来“脚踏实地”被用来比喻做事切实稳健。
【书证】
- 01.宋・邵伯温《邵氏闻见录》卷一八:“公尝问康节曰:『某何如人?』曰:『君实脚踏实地人也。』公深以为知言。”(源)
- 02.元・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三折:“大古是脚踏实地,你从来本性我须知。”
- 03.《西游记》第二二回:“八戒骂道:『我把你这个泼怪!你上来!这高处,脚踏实地好打!』”
- 04.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四:“此处走去,就是外罗城观音门了。进城止有二十里,客官何不搬了行李到小房宿歇了?明日一肩行李,脚踏实地,绝早到了。”
- 05.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八回:“现在挽回之法,须要步步脚踏实地,不作虚空之事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做事切实稳健。
类别用在“稳重踏实”的表述上。
例句
①他就这样脚踏实地,创立了他的超市王国。
②只有脚踏实地的作风,才能建立起坚壮的根基。
③做事必须脚踏实地,千万不可耍小聪明偷工减料。
④要想成功就得脚踏实地,兢兢业业,不要想一步登天。
⑤从事实证明调查的工作必须脚踏实地,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夸张。
⑥人无翅膀不会飞,要到达目的地,就得脚踏实地,一步步走去。
⑦我就是欣赏他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,那正是一般年轻人所欠缺的。
⑧他当学徒时就是不肯脚踏实地地学本事,如今才会成了个半吊子。
⑨老师告诉我们万丈高楼平地起,今天的脚踏实地就是未来事业的基础。
⑩十大建设能完成靠的不是花拳绣腿的功夫,而是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。
⑪两兄弟个性全然不同:一个是脚踏实地,本本分分;一个是充满梦想,总想一鸣惊人。
脚踏实地的翻译
- do solid work
- 堅実(かんじつ)である,着実(ちゃくじつ)である,まじめである,手堅(てがたい
- faire les choses sérieusement,avec méthode(être consciencieux)
- mit beiden Beinen auf der Erde stehen
- деловитость по-деловом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