禸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029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48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8頁,第5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人九切;《韻會》:忍九切,𡘋音蹂。《說文》:獸足蹂地也。象形,九聲。《爾雅・釋獸》:狸、狐、貒、貈𨢄,其足蹯,其跡禸。【疏】蹯,掌也 —— 此四獸之類,皆有掌蹯,其指頭著地處名禸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女九切,音鈕。《爾雅・釋獸》:陸德明讀。
音《正字通》:篆文禸本三畫。舊本沿俗作厶,入五畫,非。〇【按】徐鉉《新附篆文》作蹂。《正譌》斥爲俗字,非。又〈秦風〉厹矛,陸德明:厹音求。【鄭註】三隅矛也。《字彙》禸讀柔上聲,又云與厹同,亦非。
注解
〔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禸部。
〔禸〕字拼音是róu,嵌套结构,可拆字为冂、。
〔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róu] ⑴ 同“蹂”。兽足蹂地。《説文•禸部》:“禸,獸足蹂地也。蹂,篆文从足,柔聲。”
禸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禸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