篆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131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92頁,第1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52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:持袞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柱兗切,𡘋音瑑。《集韻》:篆書也。〈尚書序〉。【疏】秦書有八體,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。及新莽居攝,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,時有六書,三曰篆書,卽小篆,下杜人程邈所作;五曰繆篆,所以摹印。《法書攷》:大篆者,周史籀所作也。或曰柱下史始變古文,或同或異,謂之篆。篆者,傳也,傳其物理,施之無窮,漢〈藝文志〉《史籀》十五篇是也;以史官製之,用之敎授,謂之史書,凡九千字。小篆者,秦相李斯所作也。增損大篆籀文,謂之小篆,亦曰秦篆,天下行之;畫如鐵石,字若飛動,作楷、隸之祖,爲不易之法,其銘題鐘鼎及作符節,至今用焉。
义又,轂約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孤乗夏篆。【註】夏,赤也;夏篆,五采畫轂約也。又,〈考工記〉:鐘帶謂之篆。
注解
〔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篆〕字拼音是zhu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彖,五行属木。
〔篆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竹,彖( tuàn )声。从竹,与简册有关。本义是即篆书。汉字的一种书体,通常包括大篆、小篆,一般指小篆。
〔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uàn] ⑴ 汉字的一种书体⑵ 书写篆字⑶ 印章多用篆文,故为官印的代称,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
篆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篆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