翦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287頁,第1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58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23頁,第13字
音《廣韻》:卽淺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子踐切,𡘋音剪。《說文》:羽生也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翦,齊也。【註】南方人呼翦刀爲劑也。《玉篇》:勒也、齊斷也。《廣韻》:殺也。《詩・召南》:勿翦勿敗。【傳】翦,去也。《周禮・秋官・剪氏》〔註〕:翦,斷滅之言也。《左傳・宣十二年》:其翦以賜諸侯。【註】翦,削也。又,〈成二年〉:余姑翦滅此而後朝食〈成二年〉:「齊侯曰:余姑翦滅此而朝食。」">㊟。【註】翦,盡也。
义又,《儀禮・既夕禮》:用疏布緇翦。【註】翦,淺也。【疏】謂染爲淺緇之色。
义又,《莊子・在宥篇》:佞人之心翦翦者。【音義】善辨也。一曰佞貌。李云:短淺貌。《干祿字書》:俗作剪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子賤切,音箭 —— 箭,或作翦。
注解
〔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羽部。
〔翦〕字拼音是jiǎ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前、羽,五行属木。
〔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ǎn] ⑴ 同“剪”。⑵ 姓。
翦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翦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