耿

复制

gěng ㄍㄥˇ

正文・未集中耳部10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未集中

耳部

10画

U+803F

耿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2307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966頁,第14

標點整理本: 第932頁,第1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古幸切,音𦵸。說文》:耳著頰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耿介也。馮衍〈顯志賦〉:獨耿介而慕古兮。徐敬業詩:少年負壯氣,耿介立衝冠。

又,《韻會》:不安也。詩・衞風》:耿耿不寐。【傳】耿耿,猶儆儆也。錢氏曰:耿耿,小明,心有所存,不能忘之貌。

又,光也。書・立政》:以覲文王之耿光。

又,與炯通。〈晉語〉:其光耿於民矣。【註】耿,猶炤也。

又,地名。左傳・閔元年》:滅耿,滅霍,滅魏。【註】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。括地志》:霍晉州霍邑縣,故耿城,今名耿倉城,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,故耿國。

又,《山海經》:耿山無草木,多水碧。

又,姓。漢耿弇、耿况。

又,《集韻》:俱永切,音憬 —— 光也。本作炅。

又,《集韻》:涓熒切;《韻會》:古熒切,𡘋音扃 —— 明白也。

又,與𥳑通,幽州方言也。〈蜀志・𥳑雍傳〉〔註〕:或曰:雍本姓耿,幽州人語謂耿爲𥳑,遂隨音變之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耿,耳著頰也,从耳,烓省聲。杜林說:耿,光也,从光聖省。凡字皆左形右聲,杜說非也。徐鍇曰:凡字多右形左聲,此說或後人所加,或傳寫之誤。語載徐本《說文》。蓋許以杜說爲非,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。字彙》、《正字通》𡘋錄其說,而不折衷其是非,不知耿,光也,以杜說爲優;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,與凡字多右形左聲,則許、徐之說皆非也。周禮》六書,賈公彥疏辨之詳矣。賈之言曰:書有六體,形聲實多,若江、河之類,是左形、右聲;鳩、鴿之類,是右形、左聲;草、藻之類,是上形、下聲;婆、娑之類,是下形、上聲;圃、國之類,是外形、內聲;闃、衡、辮、戚、𡌵、贏之類,是內形、外聲。形聲之等有六也,附記於此。

注解

〔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耳部

〔耿〕字拼音是gě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耳、火,五行属

〔耿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火,圣( shèng )省声。本义是耳贴于颊。

〔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ěng] ⑴ 光明:“山头孤月~犹在,石上寒波晓更喧”。~~(a。光明,如“~~星河”;b。形容忠诚,如“忠心~~”;c。心里老想着不能忘,如“~~于怀”)。⑵ 有骨气,刚正不阿⑶ 姓。

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