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310頁,第1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67頁,第4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33頁,第26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慈庾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在庾切,𡘋徐上聲。《說文》:會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君子學以聚之。《禮・檀弓》:聚國族於斯。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五星聚于東井。《管子・君臣篇》:是以明君順人心、安情性,而發於衆心之所聚。【註】聚謂所同歸湊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斂也。《禮・樂記》: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,則思畜聚之臣。《周禮・地官・稍人》:凡其余聚以待頒賜。【疏】聚是縣四百里、都五百里中畜聚之物。
义又,居也、邑落也。《史記・五帝紀》:一年而所居成聚。【註】聚謂村落也。又,〈秦本紀〉:幷諸小鄕聚,集爲大縣。【註】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。《前漢・平帝紀》:鄕曰庠,聚曰序。【註】張晏曰:聚,邑落名也。師古曰:聚,小于鄕。
义又,積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孟冬之月,命司徒循行積聚,無有不斂。
义又,《管子・正篇》:會民所聚曰道。【註】聚謂衆所宜。
义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弓人》:六材既聚,巧者和之。【註】聚,具也。
义又,《左傳・莊二十五年》:城聚。【註】晉邑。
音又,《唐韻》:才句切;《集韻》:從遇切;《正韻》:族遇切,𡘋音𡒍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音娵。《史記・歷書》㊟〔即《史記・曆書》〕:月名畢聚,日得甲子。《索隱》讀。
义又,與驟同。《周禮・天官・獸醫》〔註〕:趨聚之節。【釋文】聚,本一作驟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組救切,音僦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毛羣肉闐,飛羽上覆㊟〔「肉闐」之「肉」應作「內」。班固〈西都賦〉作「毛羣內闐」〕;接翼側足,集禁林而屯聚。
愛日堂藏本: 第555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4頁,第31字
《禮・月令》孟冬之月,命司徒循行積聚。
謹照原文司徒改有司。
《班固・西都賦》毛羣肉闐,飛羽上覆。
謹照原文肉闐改内闐。
注解
〔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耳部。
〔聚〕字拼音是j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取、𫡑,五行属金。
〔聚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小篆,下面是三个人,表示人多;上面的“取”,作声符。本义是村落。
〔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ù] ⑴ 会合,集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