鴠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3558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86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485頁,第5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得案切;《正韻》:得爛切,𡘋音旦 —— 䳚旦,鳥也。《增韻》:䳚旦,求旦之鳥,似雞,晝夜常鳴。揚子《方言》:周魏齊宋之閒謂之獨春,自關而東謂之城旦,秦隴之內謂之鶡鴠。《禮・月令》:仲冬,鶡旦不鳴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黨旱切,音亶 —— 義同。○【按】鶡鴠,因求旦之聲得名,本作盍旦。《禮・坊記》引《詩》「相彼盍旦,尙猶患之」或作曷旦,〈月令〉作鶡旦,《廣志》作侃旦,《方言》作鶡鴠,別作鳱鴠、䳚鴠、渴旦。
注解
〔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。
〔鴠〕字拼音是d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旦、鳥。
〔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àn] ⑴ 〔渴~〕寒号鸟。亦作“鹖鴠”。⑵ 用同“蛋”。
鴠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鴠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