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

复制

ㄆㄨˊ

正文・申集上艸部16画
康熙字典

正文申集上

艸部

16画

U+84B2

蒲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2510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049頁,第37

標點整理本: 第1018頁,第35

唐韻》:薄胡切 —— 水草,可以爲席。禮・玉藻》:連用湯履蒲席。釋名》:蒲,草也。周禮・天官・醢人》:深蒲。詩・大雅》:維筍及蒲。後漢・劉寬傳》:吏人有過,但用蒲鞭罰之。

又,《詩・王風》:揚之水,不流束蒲。【陸璣疏】蒲柳有兩種,皮正靑者曰小楊,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。

又,《周禮・春官》:男執蒲璧。【註】或以蒲爲瑑飾。

又,《禮・明堂位》:周以蒲勺。【註】蒲謂合蒲,當刻勺爲蒲頭,其口微開如蒲草。

又,《釋名》:草圓屋曰蒲。蒲,敷也。

又,人名。華陽國志》:望帝更名蒲𤰞。高士傳》:蒲衣,舜時賢人。淮南子・人閒訓》:蒲且子之功,亦勿能加也。

又,地名。春秋・桓三年》:齊侯、衞侯胥命于蒲。

又,水名。水經注》:河水又南合蒲水。

又,山名。史記・封禪書》有蒲山。

又,臺名。述異記》:東海上有蒲臺,秦王至此縈蒲繫馬。

又,姓。十六國春秋》:苻洪家生蒲,五丈長,時人異之,謂之蒲家。

又,《韻會》:通蒱。馬融〈樗蒲賦〉:道德既備,好此樗蒲。

又,通匍。左傳・昭十三年》:懷錦奉壷飮冰以蒲伏焉。

又,《類篇》:傍各切 —— 與薄通。蒲姑,地名。竹書紀年》:太戊城蒲姑。

又,去聲。蒲萄,果名。芥隱筆記》:樂天詩:羌管吹楊柳,燕姬酌蒲萄。

又,叶頗五切,音浦。韻補》:《周禮・職方氏》其澤藪曰弦蒲,鄭氏讀上聲;《》不流束蒲,叶下戍許。

卷目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艸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60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7頁,第20

《淮南子・人閒訓》蒲且子之功,亦勿能加也。

謹照原文功改巧。勿改弗。

注解

〔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蒲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浦,五行属

〔蒲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丱,浦声。本义是植物名。香蒲。

〔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ú] ⑴ 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池沼中,高近两米。根茎长在泥里,可食。叶长而尖,可编席、制扇,夏天开黄色花(亦称“香蒲”)⑵ 指“菖蒲”⑶ 庵,用草盖的圆形屋。⑷ 古同“匍”,匍伏。⑸ 姓。

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