蓴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516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52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21頁,第38字
音《唐韻》:常倫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殊倫切,𡘋音純。《類篇》:蓴菜。《韻會》:水葵也。陸佃云:蓴逐水而性滑,故亦謂之淳菜。《綱目集覽》:蓴生水中,葉似鳧葵,採莖可噉,三月至八月,莖細如釵股,名曰絲蓴;九月至十月漸粗,在泥中,名曰瑰蓴。《顏氏家訓》:梁世有蔡朗,諱純,既不涉學,遂呼蓴爲露葵。
义亦作蒓。見蒓字註。
义又,《說文》:蒲叢也。
音又,《類篇》:徒官切,音團 —— 草叢生貌。
注解
〔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蓴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hún、tu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專。
〔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ún] ⑴ 蓴菜。睡蓮科。多年生水生草本。葉片橢圓形,浮於水面。花小,暗紅色。夏釆嫩葉作蔬菜。《世説新語•言語》:“有千里蓴羹,但未下鹽豉耳。”㈡ [tuán] ⑴ 蒲叢,也指蒲穗。《廣雅•釋草》:“蒲穗謂之蓴。”⑵ 草叢生。《集韻•桓韻》:“蓴,艸叢生。”
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蓴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