蝤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610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90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64頁,第6字
音《唐韻》:自秋切;《集韻》:字秋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慈秋切,𡘋音遒。《說文》:蝤蠐也。《爾雅・釋蟲》:蝤蠐,蝎。【註】在木中。【疏】《方言》云:關東謂之蝤蠐,梁益之閒謂之蝎,其在木中者白而長,故詩人以比婦人之頸。《詩・衞風》:領如蝤蠐。《𡌨雅》:蝤蠐之體有豐潔且白者,〈七辨〉曰「蝤蠐之領,阿那宜顧」是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卽由切,音啾 —— 蝤蛑,似蟹而大,生海邊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夷周切,音由 —— 與蝣通。《前漢・王褒傳》:蜉蝤出以隂。【孟康註】蜉蝤,渠略也。【師古註】蜉蝤,甲蟲也,好叢聚而生。
音又,《韻會》:蝤蛑之蝤,亦音由。
注解
〔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蝤〕字拼音是qi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酋,五行属木。
〔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ú] ⑴ 〔~蛴〕古书上指天牛的幼虫。
蝤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蝤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