袴

复制

ㄎㄨˋ

正文・申集下衣部12画
康熙字典

正文申集下

衣部

12画

12

U+88B4

袴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2673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115頁,第26

標點整理本: 第1091頁,第1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苦故切,音庫。急就篇》〔註〕:脛衣也。釋名》:袴,跨,兩股各跨別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大袴謂之倒頓。【郭註】今雹袴也,小袴謂之䘨𧘈。【郭註】今𧝜袴也。【又】齊魯之閒謂之䙭,或謂之櫳,關西謂之袴。禮・內則》:衣不帛襦袴。王充《論衡》:趙武藏于袴中。

又,袴褶。〈吳志〉:〔裴松之註〕呂範釋韝著袴褶,執鞭詣闕下。晉書・輿服志》:袴褶之制,未詳所起。

韻會》:馬韻通㡁,禡韻通胯。正字通》:兩股閒曰胯,通作跨,袴自是脛衣。必謂胯與袴同,無此事理。

注解

〔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

〔袴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夸

〔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ù] ⑴ 套裤。《方言》卷四:“袴,齊、魯之間謂之䙭,或謂之襱,關西謂之袴。”《禮記•内則》:“衣不帛襦袴。”⑵ 通“胯”。两股之间。《史記•淮陰侯列傳》:“衆辱之曰:‘信能死,刺我;不能死,出我袴下。’於是信孰視之,俛出袴下,蒲伏。”

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袴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