誖

复制

bèi ㄅㄟˋ ㄅㄛˊ

正文・酉集上言部14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上

言部

14画

14

U+8A96

𢨋

誖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2778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162頁,第6

標點整理本: 第1137頁,第2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蒲沒切;《集韻》:薄沒切,𡘋音勃。說文》:亂也。唐韻》:言亂。史記・三王世家》:儒者稱其術,或誖其心。前漢・禮樂志》:四達而不誖。唐書・廬江郡王傳》:李瑗誖亂諸君,皆爲詿誤。

又,惑也。前漢・司馬遷傳》:愍學者不達其意而師誖。【師古註】各習師法,惑于所見。

又,乖也。前漢・王商傳》:誣罔誖大臣節。【師古註】誖,乖也。

又,《廣雅》:癡也。玉篇》:逆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分物切,音弗。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蒲昧切;《韻會》:蒲妹切;《正韻》:步昧切,𡘋音佩。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補妹切,音背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方未切,音沸 —— 惛也。說文》或作悖,《集韻》或作哱、咈、愂、𢚦,《韻會》通作茀,《韻會小補》又作怫。

注解

〔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誖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èi、b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孛

〔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èi] ⑴ 同“悖”。违背;乖谬。《説文•言部》:“諄,亂也。悖,誖或从心。”⑵ 惛惑;糊涂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諄,癡也。”

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