訾

复制

正文・酉集上言部12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上

言部

12画

U+8A3E

訾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2757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1153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1127頁,第25

唐韻》:將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蔣氏切;《正韻》:祖似切,𡘋音子。說文》:不思稱意也。引《詩・小雅》翕翕訾訾。【徐曰】言不思稱事之意也。今文相承,皆作訿。爾雅・釋言》:翕翕訾訾,莫供職也。韓詩外傳》:不善之意。【朱傳】潝潝,相和也。訿訿,相詆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毀也。禮・曲禮》:不苟訾。【疏】相毀曰訾。管子・形勢解》:毀訾賢者之謂訾。

又,《集韻》本作疵。荀子・不苟篇》:正義直指舉人之過惡,非毀疵也。韻會》:疵毀字,今文相承作訾毀久矣。

又,惡也。管子・形勢篇》:訾食者,不肥體。【註】惡食之人,憂嫌致疾,故不能肥體。

又,恣也。荀子・非十二子篇》:以不俗爲俗,離蹤而跂訾者也。【註】訾讀爲恣。跂訾謂跂足,違俗而恣其志意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卽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將支切,𡘋紫平聲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類篇》:思也。禮・少儀》:不訾重器。【註】訾,思也。唐書・李勣傳》:臨時選將,必訾相其奇龎福艾者遣之。【音義】訾,思也。

又,量也。前漢・枚乗傳》:舉吳兵以訾于漢。李奇曰:量也。商子・懇令篇》:訾粟而稅。【註】量也。

又,限也。管子・君臣篇》:吏嗇夫盡有訾程事律。【註】訾,限。程,準也。

又,病也。禮・檀弓》:故子之所刺於禮者,亦非禮之訾也。【註】病也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何也。湘潭之原,荆之南鄙,謂何爲曾,或謂之訾。若中夏言何爲也。【註】今江東人語,亦云訾爲聲如斯。

又,地名。左傳・僖十八年》:從師于訾婁。【註】衞邑。又,〈文十六年〉:以侵訾枝。【註】楚邑。又,〈襄九年〉:楚師伐宋師于訾母。【註】宋地。又,〈昭二十三年〉:單子取訾。【註】訾在河南鞏縣西南,訾城是也。路史》:訾有二,西訾在維,東訾在鞏。

又,姓。前漢・功臣表》:有樓虛侯訾順。又,複姓。潛夫論》:訾辱氏,趙嬴姓也。

又,與貲同,財也。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更名相如,以訾爲郎。【註】訾讀與貲同,財也。以家財多,得拜爲郎也。

又,通作茈。苻茈,草名。後漢・劉聖公傳》:南方飢饉,人庶掘鳧茈而食之。【註】《續漢書》作苻訾。

又,與觜通。娵訾,北方宿名。亦作娵觜。詳角部觜字註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才支切,音疵 —— 亦毀也。正韻》:才資切,音茨 —— 義同。莊子・山水篇》:無譽無訾。徐邈讀。

又,《正韻》同「」。史記・貨殖傳》:呰窳偸生。前漢・地理志》作啙。徐廣曰:啙窳,苟且惰嬾也。應劭曰:啙,弱也。師古曰:短也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津私切,音咨 —— 亦思也。

又,《正字通》與咨通。前漢・禮樂志》:訾黃其何不徠下。【師古註】訾,嗟歎辭也。黃,乗黃也。歎乗黃不來下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子禮切,音濟。博雅》:諀訾也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宗吳切,音租 —— 足訾,獸名。山海經・贊》:見人則呼其名足訾。

集韻》或作𤺒,亦書作訿。字彙補》:又作𧩢𧬟,非。

卷目考證・酉集上 部首言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66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0頁,第16

《爾雅・釋言》翕翕訾訾,莫供職也。

謹照原書釋言改釋訓。

《韓詩外傳》不善之意。

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也。謹照原書改詩釋文引韓詩云。

《左傳・僖十八年》從師于訾婁。

謹照原文從字改而後二字。

《襄九年》楚師伐宋師于訾母。

謹照左傳原文九年改十年。楚字下省師字。

《莊子・山水篇》無譽無訾。

謹照原文山水篇改山木篇。

注解

〔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訾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此、言,五行属

〔訾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言,此声。本义是毁谤,非议。

〔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ī] ⑴ 钱财⑵ 估量,限度:“~粟而税”。⑶ 希求:“不~重器”。⑷ 古同“咨”,嗟叹声。⑸ 古同“恣”,恣纵,狂放。⑹ 姓。

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