𡉈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522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23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5頁,第9字
音《唐韻》:昨宰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盡亥切,𡘋裁上聲。《爾雅・釋訓》:居也。《易・乾傳》:在下位而不憂。
义又,察也。《書・舜典》: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・文王世子》:食上,必在視寒煖之節。
义又,存也。《論語》:父母在。
义又,所在也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徵詣行在。蔡邕《獨斷》: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
义又,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
义又,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
音又,昨代切,音載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叶雌氏切,音此 —— 善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㊟〔「不離于裏」之「離」,開明版字作「罹」〕;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
音又,叶才里切,示上聲。屈原〈離騷〉: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𡚱之所在;解佩纕以結言兮,吾令蹇修以爲理。
音从土、从才,本作𡉈,今作在。《正字通》:在,本昨代切,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,次轉去聲訓所,不知所卽居,非上聲者訓居、去聲者訓所也。〇【按】在有上去二聲,字書韻書皆然。《禮韻》原許通押;《字彙》分訓,似泥;《正字通》不从上轉去,亦非。
注解
〔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𡉈〕字拼音是cǎi,左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土。
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