殪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394頁,第1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83頁,第2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32頁,第4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於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壹計切,𡘋音翳。《說文》:死也。《左傳・隱九年》:鄭伯禦戎,前後擊之,盡殪。【杜註】殪,死也。
义又,殄絕也。《書・康誥》:天乃大命文王,殪戎殷。
义又,盡也。《左傳・宣六年》:中行桓子曰:使疾其民,以盈其貫,將可殪也。【杜註】殪,盡也。
义又,仆也。《後漢・光武紀》:莽兵大潰,走者相騰踐,奔殪百餘里閒。【註】殪,仆也。
义又,一矢而死曰殪。《詩・小雅》:殪此大兕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弦矢分,藝殪仆。
义又,與瘞通。《儀禮・覲禮》:祭川沈,祭地瘞。【鄭註】古文瘞作殪。
义又,與翳通。《韓詩・大雅》:其葘其殪。【釋文】葘,反草也;殪,因也 —— 因高填下也。今《詩》作其葘其翳。
注解
〔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歹部。
〔殪〕字拼音是y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歹、壹,五行属土。
〔殪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歺 è,壹声。歹,剔肉残剩的骨头,与“死”有关。本义是死。
〔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死:“左骖~兮右刃伤”。⑵ 杀死:“~此大兕”。⑶ 跌倒:“奔~百余里间”。
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