勃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340頁,第1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7頁,第2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6頁,第19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蒲沒切;《集韻》:薄沒切,𡘋音孛。《說文》:排也。从力,孛聲。【徐曰】勃然興起,有所排擠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卒也。《韻會》:勃卒,旋放之貌。
义又,變色貌。《論語》:色勃如也。
义又,姓。《韻會》:梁武帝攺豫章王姓勃氏。
义又,通作渤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薊南通齊趙勃碣之閒。【註】師古曰:勃,勃海也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皮列切,便入聲。蘇轍〈滕王閣〉詩:餘思屬江湖,登臨寄遺堞;驕王應笑滕,狂客亦矜勃。【註】王勃,唐人。
注解
〔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力部。
〔勃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ó、b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孛、力,五行属水。
〔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ó] ⑴ 突然,忽然⑵ 变色的样子⑶ 旺盛,兴起㈡ [bèi] ⑴ 同“悖”,违背事理,惑乱糊涂。
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