𤴁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830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67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19頁,第30字
音《廣韻》:徒叶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達協切;《正韻》:丁協切,𡘋音牒。《玉篇》:重也、累也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雖累葉百𤴁,而富強相繼。
义又,震懼也。《詩・周頌》:薄言震之,莫不震𤴁。【傳】𤴁,懼也。
义又,布名。《後漢・南蠻傳》:知染采文繡,𦋺毲帛𤴁。【註】〈外國傳〉曰:諸薄國女子,織作曰𤴁花布。《南史》:高昌國有草,實如繭,中絲爲細纑,名曰白𤴁。安子國人取以爲布,甚輭而白。亦作白氎。
义又,人名。《後漢・竇融傳》:與步兵校尉鄧𤴁親屬數往來京師。
义《通雅》:揚雄以爲,古理官決罪,三日得其宜乃行之,故字从宐;新室以爲三日太盛,攺爲三田。
注解
〔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田部。
〔𤴁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畾、宐。
𤴁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𤴁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