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677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17頁,第3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93頁,第6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博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彼五切,𡘋音圃。《說文》:完衣也。《急就篇》〔註〕:修破謂之補。《詩・大雅》:袞職有闕,惟仲山甫補之。
义又,助也。《周禮・秋官・小行人》:若國札䘮,則令賻補之。
义又,益也。《前漢・董仲舒傳》:凡所爲屑屑,夙興夜寐,務法上古者,又將無補與。
义又,數也。《韻會》:十兆曰經,十經曰垓,十垓曰補。
义又,邑名。〈鄭語〉:鄢蔽補丹,依歷莘,君之土也。【註】八邑也。
义又,姓。《通志・氏族略》:補氏。《正字通》:唐中常侍補眞。
注解
〔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補〕字拼音是b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甫。
〔補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衣,甫聲。本义是補衣服。
〔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ǔ] ⑴ 把殘破的東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⑵ 把缺少的東西充實起來或添上⑶ 益處
補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補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