㱙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383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78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27頁,第36字
义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與朽同。《說文》:腐也。《博雅》:敗也、臭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孟冬之月,其臭朽。【鄭註】朽,亦作㱙,《字林》云:腐也。
义又,割也。《列子・殷湯篇》:楚南有炎人之國,其親戚死,㱙其肉棄之,然後薶其骨。《搜採異聞錄》作。
音又,㱙塗,國名。《山海經》:大荒之中有山,名㱙塗之山。【註】㱙,音朽。《楊愼外集》作
音又,《集韻》:許救切,音嗅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歹部。
〔㱙〕字拼音是xi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歹、丂。
〔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ǔ] ⑴ 同“朽”。《説文•歹部》:“朽,㱙或从木。”段玉裁注:“今字用朽,而㱙廢矣。”《墨子•尚同上》:“至有餘力,不能以相勞;腐㱙餘財,不以相分。”㈡ [guǎ] ⑴ 同“咼(剮)”。剔肉。《列子•湯問》:“楚之南有炎人之國,其親戚死,㱙其肉而棄之,然後埋其骨。”殷敬順釋文:“㱙本作咼,音寡。剔肉也。”
㱙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㱙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