逡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3015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8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2頁,第9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七倫切,音踆。《說文》:復也。《玉篇》:退也、郤也㊟〔卻也〕。《集韻》:逡巡,行不進也。《前漢・公孫弘傳》:有功者上,無功者下,則羣臣逡。【註】言有次第也。《楚辭・九章》:逡次而勿驅兮。
义又,月運之名。揚子《方言》:日運爲纏,月運爲逡。
义又,《小爾雅》:體慚曰逡。
义又,與㕙通,兔名。《戰國策》:東郭逡者,海內之狡兔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須閏切,音竣 —— 逡遒,縣名。
义又,與駿通。《禮・大傳》執籩豆逡奔走,《書・武成》作駿。
注解
〔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逡〕字拼音是qū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夋,五行属金。
〔逡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 。本义是徘徊的样子。
〔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ūn] ⑴ 退让,退却
逡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逡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