遒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3022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62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6頁,第2字
音《唐韻》:自秋切;《集韻》:字秋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慈秋切,𡘋音酋。《說文》:迫也。《楚辭・招魂》:分曹𡘋進,遒相迫些。【註】遒亦迫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盡也、忽也。《楚辭・九辯》:歲忽忽而遒盡兮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固也。《詩・豳風》:四國是遒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聚也。《詩・商頌》:百祿是遒。【註】遒,聚也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終也。通作酋。《詩・大雅》:似先公酋矣。【註】言善始而善終也。
音又,《正韻》:遒人,宣令之官。
音又,《正韻》:健也、勁也。鮑照詩:獵獵晚風遒。鄭愔詩:魏國文雅遒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逡遒,縣名,在淮南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卽由切;《集韻》:將由切,𡘋音揫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抱遒木。【註】謂木叢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雌由切,音秋。《說文》:行貌。
注解
〔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遒〕字拼音是qiú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酋,五行属木。
〔遒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酋( qiú )声。本义是迫近。
〔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ú] ⑴ 雄健有力⑵ 迫近:“岁忽忽而~尽兮,恐余寿之弗将”。⑶ 聚。⑷ 坚固。
遒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遒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