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

复制

ㄋㄚˋ ㄋㄚˇnèi ㄋㄟˋ ㄋㄚ

正文・酉集下邑部11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下

邑部

11画

U+90A3

那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3037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1268頁,第30

標點整理本: 第1255頁,第4

唐韻》、《廣韻》:諾何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囊何切;《正韻》:奴何切,𡘋音儺。說文》: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。

又,《玉篇》:何也。左傳・宣二年》:棄甲則那。

又,多也。詩・小雅》:受福不那。

又,《集韻》:安貌。詩・小雅》:有那其居。

又,姓。廣韻》:西魏有那椿。

又,上聲。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奴可切;《集韻》:乃可切,𡘋音娜。集韻》:何也。玉篇》:俗言那事。

又,去聲。廣韻》:奴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乃箇切,𡘋音哪 —— 語助也。後漢・韓康傳》:公是韓伯休那。杜甫詩:杖藜不睡誰能那。

又,叶奴故切,音怒。陸雲〈陸丞相誄〉:改容肅至,傾蓋寵步;鞶帶翻紛,珍裘阿那。

說文》本作𨙻,俗作𨚗。

注解

〔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

〔那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nà、nǎ、nèi、n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𭃂、⻏,五行属

〔那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邑,冄( rǎn )声。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。后省作“那”。①。本义是国名。《说文》:“西夷国。”本读 nuó。②指示代词。特指某个人、某个时间、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。不一定是远指之词,如“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。”。

〔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nà] ⑴ 指较远的时间、地方或事物,与“这”相对 [nǎ] ⑴ 同“哪”(一)(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)。 [nèi] ⑴ 义同(一),“那”和“一”连读的合音,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 [nā] ⑴ 姓。

那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那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