藎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2543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64頁,第2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34頁,第34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徐刃切,音燼。《本草》:藎草,一名黃草,一名盭草,可染黃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藎,進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王之藎臣。【疏】藎,忠愛之篤,進進無巳也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藎,餘也。【註】遺餘,周鄭之閒曰藎。馬融〈長笛賦〉:藎滯抗絕。
义又,秦晉之閒,炊薪不盡曰藎。
义或作𧂰𦳒。
注解
〔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藎〕字拼音是jì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盡。
〔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n] ⑴ 藎草。禾本科。一年生細弱草本。葉卵狀披針形。秋季開紫褐色花。液汁可作黃色染料。《説文•艸部》:“藎,艸也。” 通“進”。善。《爾雅•釋詁下》:“藎,進也。” 通“燼”。剩餘。《方言》卷二:“藎,餘也。周、鄭之間曰藎。……自關而西,秦、晋之間,炊薪不盡曰藎。”
藎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藎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