釪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3106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96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84頁,第19字
音《廣韻》:羽俱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雲俱切,𡘋音于 —— 錞釪,樂器,形如鐘,以和鼓。亦作淳于,譌作將于。
义又,《博雅》:鐏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鐏謂之釪,或謂之鐓。
义又,《字彙補》:鉢釪,僧家飯器。《世說新語》:王、劉聽林公講,王語劉曰:向高坐者,故是凶物。復東聽㊟〔復「更」聽〕,王又曰:自是鉢釪後王何人也。
注解
〔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釪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uá、y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于。
〔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á] ⑴ 古同“铧”,耕地起土的农具。㈡ [yú] ⑴ 〔錞( chún )~〕➊.同“錞于”,古乐器,形如钟,用以和鼓;➋.和尚用以盛饭的器具。
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