錘

复制

chuí ㄔㄨㄟˊ

正文・戌集上金部16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戌集上

金部

16画

16

U+9318

錘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3136頁,第11

同文書局本: 第1310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1298頁,第5

廣韻》:直垂切;《集韻》:重垂切;《正韻》:直追切,𡘋音鬌。說文》:八銖也。淮南子・詮言訓》:雖割國之鍿錘以事人。【註】六兩曰鍿,倍鍿曰錘。〇【按】此與《說文》解異。

又,《玉篇》:稱錘也。博雅》:權謂之錘,其形垂也。韻會》或作鎚。

又,《博雅》:重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重也。東齊之閒曰錪,宋魯曰錘。【註】錘,直垂反。

又,與垂同。揚子《太𤣥經》:錘以玉鐶。

又,人名。前漢・郊祀志》:使黃錘、史寬舒受其方。【註】二人皆方士。錘,直垂反。

又,縣名。史記・惠景閒侯者年表》:錘侯呂通。【索隱註】縣名,屬東萊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馳僞切;《正韻》:直類切,𡘋音縋 —— 稱錘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〔註〕:以爲稱錘以起量。【釋文】錘,直僞反,劉讀直危反。

又,《集韻》:竹恚切,音諈 —— 義同。一曰側意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之瑞切,音惴 —— 鍛器。莊子・大宗師》:在爐錘之閒耳。【註】爐,烹物之具。錘,成物之具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主蘂切,音捶。又,《韻會》:息委切,音髓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錘〕字拼音是chu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垂

〔錘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金,垂聲。本义是古代重量單位。

〔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uí] ⑴ 古重量單位。《説文•金部》:“錘,八銖也。”《淮南子•詮言》:“雖割國之錙錘以事人。”⑵ 同“鎚”。古兵器名。柄的上頭有一個金屬圓球。如:銅錘。《正字通•金部》:“錘,與鎚、椎通。”⑶ 秤砣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錘謂之權。”《玉篇•金部》:“錘,稱錘也。”⑷ 錘形物。《藝文類聚》卷四十四引晋王廩《笙賦》:“弱舌紙薄,鉛錘内藏。”⑸ 捶擊具。如:釘錘。《晋書•苻生載記》:“常彎弓露刃以見朝臣,錘鉗鋸鑿備置左右。”⑹ 鍛打;敲擊。《集韻•紙韻》:“錘,鍛也。”⑺ 通“垂”。垂掛。《鄧析子•無厚》:“不治其本而務其末,譬如拯溺錘之以石,救火投之以薪。”⑻ 重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錘,重也。”⑼ 側意。《集韻•真韻》:“錘,側意。”⑽ 銅半熟。《六書故•地理一》:“錘,銅半熟也。”⑾ 暉。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十:“錘,暉也。”⑿ 古縣名。在今山東省文登市西。《史記•惠景間侯者年表》:“錘侯吕通。”

錘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錘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