叢

复制

cóng ㄘㄨㄥˊ

正文・子集下又部18画
康熙字典

正文子集下

又部

18画

18

U+53E2

叢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388頁,第15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頁,第12

標點整理本: 第97頁,第48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徂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徂聰切,𡘋族平聲。說文》:聚也。从丵〔原刻本作[⿻丵一],據《說文》改。〕、从取。書・無逸》:是叢于厥身。

又,姓。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。

又,臺名,在邯鄲。

又,《集韻》或作樷。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樷珍怪。

又作藂。前漢・息夫躬傳》:藂棘棧棧。【註】《詩・葛覃》〔註〕:灌木曰藂。

又,《韻補》叶徂黃切,音牀。韓愈〈此日足可惜〉詩:蕭條千萬里,會合安可逢;淮之水舒舒,楚山直叢叢。逢音房。

韻會》:後人誤作菆,或作蕞,二字皆非。毛氏曰:丵〔原刻本作[⿻丵一],據《說文》改。〕上从四直,兩長兩短。从丱,非。

注解

〔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又部

〔叢〕字拼音是có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丵、取

〔叢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丵,取聲。「丵」( zhuó ),意思是「叢生草」。本义是聚集。

〔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óng] ⑴ 叢生的草木。《周禮•地官•大司徒》:“五曰原隰……其植物宜叢物。”⑵ 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如:人叢;論叢。唐杜甫《往在》詩:“是時妃嬪戮,連為糞土叢。”⑶ 眾多;繁雜。《漢書•酷使傳贊》:“張湯死後,罔密事叢,以𡩻耗廢。”⑷ 量詞。簇,束。唐白居易《買花》:“一叢深色花,十户中人賦!”⑸ 通“悤”。急迫。《廣雅•釋詁一》:“叢,遽也。”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豐部》:“叢,叚借為悤。”⑹ 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五》:“叢氏,見《姓苑》。南唐叢鐇,許昌人,望出許昌。”

叢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叢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