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407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75頁,第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3頁,第4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徒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東切,𡘋音桐。《說文》:合會也。《玉篇》:共也。《廣韻》:輩㊟〔原刻作[⿱北],應是輩的俗字「軰」,據廣韻改。〕也。《易・同人》:天與火,同「人」,君子以類族辨物。《書・益稷》:敷同日奏罔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齊也。《書・舜典》:同律度量衡。《詩・小雅》:我馬既同。
义又,聚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獸之所同。【傳】同猶聚也。
义又,和也。《禮・禮運》:是謂大同。【註】猶和也、平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司樂》:六律、六同。【註】六律合陽聲者,六同合隂聲者。又,〈典同〉:掌六律、六同之和。【註】律以竹,同以銅。言助陽宣氣與之同「也」。
义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宗伯》: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詩・小雅》:赤芾金舄,會同有繹。
义又,《周禮・地官・小司徒》井牧其田野〔註〕司馬法曰:十成爲終,終十爲同,同方百里。【疏】謂之爲同「者」,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,故名百里爲同「也」。又,爵名。《書・顧命》:上宗奉同「瑁」。【註】同,爵;瑁,圭也。
义又,州名。《廣韻》:漢馮翊地有九龍泉,泉有九源,同爲一流,因以名之。《韻會》: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。
音又,《正韻》:通也。《莊子・在宥篇》: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。【註】呂吉甫曰:空同之上,無物而大通之處也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唐有同「谷」。
义又,盧仝詩:仝不仝,異不異,是謂大仝而小異。
义又,通作童。《列子・黃帝篇》:狀與我童者,近而愛之;狀與我異者,疏而畏之。
音又,〔釋文〕徒貢切,音洞 —— 與詷同。《禮・祭統》:鋪筵設同「几」,爲依神也。【註】同之言詷也。【疏】同之言詷也者,若單作同「字」,是齊同之同,非詷共之詷;若詷共之詷,則言旁作同。漢魏之時,字義如此,今則總爲一字。
音又,叶徒黃切,音唐。𨻰琳〈答客難〉:六合咸熙,九州來同:倒載干戈,放馬華陽。
注解
〔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óng、tò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𠔼、口、;、冂、𠮛,五行属火。
〔同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冃,从口。冃( mào ),重复。本义是聚集。
〔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óng] ⑴ 一样,没有差异;相~。~一(a.一致,统一;b.共同的一个或一种)。~侪(同辈)。~庚(同岁)。~年。~胞。~人(a.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;b.同行业的人)。~仁(同人)。~仇敌忾。~工异曲。~室操戈。情~手足。⑵ 共,在一起(从事)⑶ 和,跟⑷ 姓。㈡ [tòng] ⑴ 〔胡~〕见“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