噫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485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10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8頁,第23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於其切,音醫。《玉篇》:痛傷之聲也。《廣韻》:恨聲。《集韻》:亦歎聲。《禮・檀弓》:噫。【註】不寤之聲。【釋文】噫,本又作意,於其反。《後漢・梁鴻傳》:作五噫之歌。《詩・周頌》:噫嘻成王。【傳】噫,歎也。《集韻》或作意、嘻、譆、懿、𧮒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於希切,音衣 —— 本作㥋,哀痛聲 —— 與偯譩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隱已切,音譩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唐韻》:於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乙介切,𡘋音呃。《說文》:飽食息也。《廣韻》:噫氣。《禮・內則》:不敢噦噫噎咳。【釋文】噫,於界反。《莊子・齊物論》:大塊噫氣。【釋文】噫,乙戒反,一音蔭。《集韻》或作欬,通作䬵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於記切,音意 —— 痛聲。或作譩。
音又,乙力切,音億 —— 語辭。通作億抑。
注解
〔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噫〕字拼音是y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意,五行属土。
〔噫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意声。( ài )。本义是出气。
〔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ī] ⑴ 文言叹词,表示感慨、悲痛、叹息:“~!微斯人,吾谁与归”。~鸣。~嘻。
噫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噫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