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

复制

ㄊㄚˇ

正文・丑集中土部13画
康熙字典

正文丑集中

土部

13画

U+5854

塔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548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235頁,第14

標點整理本: 第167頁,第23

唐韻》:吐盍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託合切,𡘋音榻 —— 物墮聲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達合切,音沓 —— 累土也。說文》:西域浮屠也,或七級九級,至十三級而止。其五級者,俗謂之錐子。唐太宗貞觀三年,長安宮城南建大慈恩寺,造甎浮圖,藏釋元奘所取西域佛經,名鴈塔。梵本謂之鴈塔者,昔有伽藍,依小乗食三淨食,三淨食者,鴈犢鹿也。一日見鴈飛,輒曰:衆僧闕供摩訶薩埵,宜知摩訶薩埵,梵言好施也。一鴈應聲而墮。衆曰:此鴈垂戒,宜旌彼德,因建塔瘞鴈,鴈塔之名因此。唐韋肇及第,偶題名慈恩寺鴈塔,後遂爲故事。後魏〈常山義七級𥓓〉:梵言僧婆,華言鴈;梵言窣堵波,華言塔也。

又,《字苑》:佛堂也。魏〈釋老志〉:募建宮宇曰塔,近稱刹宇謂之塔院。

又,姓。見《統譜》。

又,叶方伐切,音髮。蘇轍〈功臣寺〉詩:晚隂生林莽,落日猶在塔;行招兩社僧,共步靑山月。

一作墖。

注解

〔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

〔塔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荅,五行属

〔塔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,荅( dá )声。本义是佛塔,亦作“浮屠”。

〔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ǎ] ⑴ 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,尖顶,多层,常有七级、九级、十三级等,形状有圆形的、多角形的,一般用以藏舍利、经卷等⑵ 像塔形的建筑物或器物⑶ 姓。

塔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塔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