揖

复制

正文・卯集中手部13画
康熙字典

正文卯集中

手部

13画

U+63D6

揖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1055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442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389頁,第3

唐韻》:伊入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一入切,𡘋音挹。說文》:手著胷曰揖。六書故》: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禮也。儀禮・鄕飲酒禮》賓厭介。【註】推手曰揖,引手曰厭。詩詁》:上手當曰厭,謂手厭於胷,引手當曰揖,下手曰拜。周禮・秋官・司儀》:土揖庶姓。時揖異姓。天揖同「」。【註】土揖,推手小下之也。時揖,平推手也。天揖,推手小舉之也。前漢・高帝紀》:酈生不拜長揖。【註】長揖者,手自上而極下。

又,《說文》:攘也。〇【按】攘同「」,《增韻》遜也。前漢・王莽傳》揖大福之恩。【註】揖謂讓而不當也。

又,進也。禮・玉藻》:進則揖之,退則揚之。【註】揖之謂小俯也。揚之謂小仰也。

又,三揖,卿大夫士也。左傳・哀二年》:三揖在下。

又,《集韻》:乙及切,音邑 —— 與挹同。王禹偁〈竹樓記〉:遠吞山光,平揖江瀨。

又,側立切,音戢 —— 聚也。詩・周南》:螽斯羽揖揖兮。

又,《集韻》:卽入切;《正韻》:賫入切,𡘋音湒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籍入切,音集 —— 義同。又,成也。

又,與輯通。史記・秦始皇紀》:普天之下,博心揖志。前漢・郊祀志》:揖五瑞。【註】合也。

又,乙冀切,音懿 —— 與撎同。

本作揖。

卷目考證・卯集中 部首手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24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8頁,第42

《史記・秦始皇紀》普天之下,博心揖志。

謹照原文 博心改摶心。

注解

〔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揖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咠,五行属

〔揖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咠( qì )声。本义是拱手行礼。

〔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ī] ⑴ 古代的拱手礼

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