擖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093頁,第1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59頁,第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06頁,第27字
音《唐韻》:恪八切,音劼。《說文》:刮也。一曰撻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丘瞎切,音楬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唐韻》:古轄切;《集韻》:居轄切,𡘋音猰 —— 亦刮也。又,折也、架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力盍切,音𦠼 —— 亦折也。與𢴫同。
音又,古滑切 —— 義同。又,搔也。
音又,《唐韻》:丈甲切;《集韻》:直甲切,𡘋音霅 —— 押擖,重接貌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弋涉切,音葉 —— 箕舌也。《禮・少儀》:𢬵席不以鬣,執箕膺擖。【疏】當掎箕舌自鄕胷前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益涉切,音靨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居曷切,音葛 —— 搳擖,揳木聲。
音又,力涉切,音獵 —— 理持也。同「擸」。
音又,去例切,音憩 —— 亦刮也。
注解
〔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擖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ā、jiā、y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葛。
〔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ā] ⑴ 刮。⑵ 挞。㈡ [jiā] ⑴ 揵。⑵ 架。⑶ 斩断:“募数十人,执杖,~山草,伐木。”㈢ [yè] ⑴ 箕舌,畚箕的伸出部分。
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